- 国家概况
- 地理环境
- 自然条件
- 热作农业
- 生产成本
- 营商环境
国家概况
【英文全名】Republic of Singapore
【中文全名】新加坡共和国
【中文简称】新加坡
【所属州】亚洲
【人口数量】5,607,283(2016年)
【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2015年)
【民族】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74.2%)、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
【语言】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
【宗教信仰】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还有基督教徒(18%)、伊斯兰教(15%)、印度教(5%)、锡克教。
【国家元首】总统:陈庆炎;总理:李显龙
【华人族群】闽南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在北部和西部边境建有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的民丹岛和巴淡岛都有轮渡联系。
【国家区域】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是719.1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00余公里,全国由新加坡岛、圣约翰岛、龟屿、圣淘沙、姐妹岛、炯岛等六十余岛屿组成,最大的三个外岛为裕廊岛、德光岛和乌敏岛。由于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陆域,将增添额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标准时间为UTC+8,较其地理位置时间快1小时。
【地形状况】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大多数被树林覆盖,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
【水文状况】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颇为短小,全岛共有32条主要河流,河流有克兰芝河、榜鹅河、实龙岗河等,最长的河道则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源。
【气候条件】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90%之间。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季候风影响天气不稳定,通常在下午会有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25℃。6月-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乾燥。在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5月,以及10月-11月,地面的风弱多变阳光酷热,岛内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
自然条件
【矿产资源】新加坡矿产资源极其贫乏,除岛中部武吉知马山的锡矿、辉钼矿和绿泥石的小矿藏外,其他矿产资源匮乏,锡矿也在早年被采尽。
【农业资源】新加坡人根据土地面积少的特点,在种植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渔业资源】新加坡四面环海,沿岸海水营养丰富,具有水温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很小的优势,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新加坡的渔业自始至今都是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且所占比重极少。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新加坡水产品的产量才开始稳定,并逐年有所增加。据统计,当时近海捕捞渔获量占其总产量的30%,其余则以康卡和裕廊为基地的外海渔船所生产,水产养殖业所提供的水产品种类较少。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开始围海养虾的国家,主要品种有印度对虾,小范围养殖的有独角新对虾、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以及锯蟹、青蟹等。但最近数十年,由于工业的发展,土地围垦妨碍了养虾的发展,使当地养虾业发展势头受阻。
【水资源】新加坡建有17个蓄水池为市民储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位于新加坡的地理中心,占地约三千公顷。该保护区拥有麦里芝蓄水池、实里达蓄水池上段、贝雅士蓄水池上段和下段等水库。其土地除了用来收集雨水,并发挥着重要的城市“绿肺”功能。为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新加坡通过大型蓄水计划,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环再利用等技术,使得水源供应更加多元化,逐步迈向水供自给自足的目标。随着最大的大泉海水淡化厂的落成,当前可提供超过60%的用水需求。
【森林资源】新加坡约有23%的国土属于森林或自然保护区,而都市化限缩了雨林面积,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以及3个保护区,西部地段和离岸岛屿。
热作农业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四倍。经济长期高速增长,1960-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之后最严重衰退。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识经济转型,并成立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工业】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新加坡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2015年产值为980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产品。迄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以及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左右,产值占国民经济不到0.1%,主要由园艺种植、家禽饲养、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等构成。绝大部分粮食、蔬菜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有50个蔬菜农场、三个鸡蛋农场,以及126个陆地及沿海养鱼场。蔬菜产量大约占总消耗的12%,鸡蛋和鱼类产量,各占本地消耗的26%和8%。
【畜牧业】
【服务业】新加坡的服务业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酒店与宾馆)、其他共六大门类。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於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2015年服务业产值为2619.5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4%。
【林业】在新加坡,由于森林全部划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所以不生产工业原木。工业原料主要靠进口,锯材、人造板、纸和纸板等林产品生产量不大,是一个林产品进口国。根据FAO估值推测,1990-2010年新加坡除原木进口额小于出口额外,工业原木、人造板、纸和纸板及纸浆等林产品进口额均大于出口额,主要林产品进口额合计超过出口额18.5亿美元。
【旅游业】新加坡的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超过3% ,旅游业是新加坡外汇主要来源之一。游客主要来自东盟国家、中国、澳洲、印度和日本等地。据新加坡旅游局统计,新加坡在2015年接待的外国旅客1522.7万人次(不含陆地入境的马来公民),酒店住房率85%。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
生产成本
【农业概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其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那里土地与水资源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农村,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极低(不到1%),所需食品的90%均需从国外进口。2002年,新加坡农业用地仅有807公顷,农场263个(有些小农场仅数公顷),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18%。新加坡人根据土地面积少的特点,在种植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新加坡都市农业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农业科技园计划的提出始于1980年代中期,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并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目前,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这些科技园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每个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磨菇园、豆芽农场和菜园等,每个小农场平均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这些农场应用最新、最适用的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系统更高的产量。这些新技术包括自动化、工厂化,通过集约选育达到遗传性状改良以及病业柱制、饲料的基本分析及选择和水处理再循环系统等。现在,新加坡资助创建的这些具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功能的高科技农业园区,已经形成完整的都市农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食物供给的自给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新加坡著名的热带花卉——胡姬花(兰花)、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观赏用的热带鱼等,年出口值达6000万-7000万美元;又如成春农场引进的意大利设备——自动化高科技环境控制鸡舍,由电脑操纵控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和产量,还能解决农场释放异味、鸡粪污染环境的问题,可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该农场的鸡蛋供应量占本地鸡蛋市场的10%。
在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目前,新加坡科学技术公园兴办十几年,已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活动及推广普及的中心,是世界十大科技公园之一。公园内兴建大型集约农场,采用最新的适用技术,已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和收益,动物学家、微生物专家遗传专家、昆虫专家、农业专家和蚕桑学家在内的科技专业人员都参与了公园的组建和管理。目前,肯特岗科技园已经成为新加坡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在园区内陆续建立起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雷竞技电竞 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利用科学技术公园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1)发展无菌鸡蛋产业。计划在10年内使鸡蛋自给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80%,并提高该行业的科技含量。(2)发展水耕农业新技术。积极引进台湾的水耕法农业新技术。蔬菜水根栽培有两大好处:一是不用打农药,没有污染,可降低人患癌病的机率;二是经济效益高,每年可生产蔬菜10多季,每平方米畦板一年所生产的蔬莱可收75新元。(3)发展高科技水产场。目前新加坡使用浅水养殖法的樟宜鱼养殖研究处成立于1968年,每年生产鲜鱼3000吨。后耗资3000万新元在圣约翰岛的西南部新建一个水产养殖中心,内设有孵化室、室内养鱼池、营养与喂养料配制研究室、鱼儿健康研究室、海水环境测验室及一些辅助设施等。(4)细胞移植法培育花卉。新加坡将生物技术应用于花卉生产,如成怀宝花场将细胞移植法应用于胡姬花的生产,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剪枝胡姬出口国。(5)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如万年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采用空调调节温差,工厂化大批量生产香菇,常年供应市场。
由于新加坡基本没有农业,所以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在新加坡兴建的6个农业科技园,我们不但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而且还可观赏到一些观赏鱼、珍稀动物、名优花卉和果树。所有这些,正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农业政策】
新加坡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新加坡农业科技园由农业与兽医管理局开发与管理。2014年,新加坡政府出资6300万美元成立农业生产力基金,其中5300万美元用于鼓励农场进行技术提升,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农场研究开发。
和以色列一样,新加坡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弥补了土地方面的不足。新加坡农业科技研究的主体包括科研院所、商业部门和各类区域组织,各方扮演着互补的角色。如肯特岗科技园内建立了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雷竞技电竞 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商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在做好畜禽、鱼类、果树、蔬菜、兰花及其它观赏植物种养的同时, 还具有强大的农业旅游和农业科技教育功能, 每年到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参观的游客在600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 新加坡还在城市核心地段造了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体验、农业采摘、农产品销售、农业亲子活动为核心的农业体验综合体,并配备影院、餐饮、KTV等娱乐设施,增强对大众的吸引力。
新加坡的农业产业投资在全球声誉显著,除定位产业高端外,另外一个特色是战略性生产存储:利用自身在食品安全和农业技术优势在全球农业大国进行农业战略投资,并将相关农产品运输至国内,缓解农产品短缺压力。2012年,新加坡在中国吉林等地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中新食品区,重点引进欧美国家的知名企业投资,共同打造世界现代农业示范区。
据报道,新加坡政府将拨出新的农业用地,支持高生产力和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些土地的租用期限更长,达到20年,这有助于业者做长远规划,投资新的农业生产科技。此外,新加坡政府在为这些农业用地招标时,也会更强调业者素质,以及提呈的高效率生产方案。由于新加坡土地有限,无法生产新加坡所需的所有粮食,但新的农业科技将显著提升这个行业的生产水平。“这不仅让我们生产更多新加坡本地农产品,也帮助农场业者扩大业务。新加坡政府将进一步帮助业者采纳这些新科技。”
营商环境
【农业概况】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美誉,其农业是典型的都市农业。那里土地与水资源非常有限,几乎没有农村,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极低(不到1%),所需食品的90%均需从国外进口。2002年,新加坡农业用地仅有807公顷,农场263个(有些小农场仅数公顷),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18%。新加坡人根据土地面积少的特点,在种植业结构上,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在产业类型上,以高产值出口性农产品如种植热带兰花、饲养观赏用的热带鱼等为主;在粮食结构上,主要限于鱼类、蔬菜和蛋类的生产,蔬菜仅有5%自产,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进口。
新加坡都市农业主要是现代集约的农业科技园,其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农业科技园计划的提出始于1980年代中期,目的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并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目前,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这些科技园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每个园内都有不同性质的作业,如养鸡场、胡姬花园(出口多品种胡姬花)、鱼场(出口观赏鱼)、牛羊场、磨菇园、豆芽农场和菜园等,每个小农场平均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这些农场应用最新、最适用的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系统更高的产量。这些新技术包括自动化、工厂化,通过集约选育达到遗传性状改良以及病业柱制、饲料的基本分析及选择和水处理再循环系统等。现在,新加坡资助创建的这些具观赏休闲和出口创汇功能的高科技农业园区,已经形成完整的都市农业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食物供给的自给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新加坡著名的热带花卉——胡姬花(兰花)、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观赏用的热带鱼等,年出口值达6000万-7000万美元;又如成春农场引进的意大利设备——自动化高科技环境控制鸡舍,由电脑操纵控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和产量,还能解决农场释放异味、鸡粪污染环境的问题,可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该农场的鸡蛋供应量占本地鸡蛋市场的10%。
在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的基础上,新加坡大力兴建科学技术公园。目前,新加坡科学技术公园兴办十几年,已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活动及推广普及的中心,是世界十大科技公园之一。公园内兴建大型集约农场,采用最新的适用技术,已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和收益,动物学家、微生物专家遗传专家、昆虫专家、农业专家和蚕桑学家在内的科技专业人员都参与了公园的组建和管理。目前,肯特岗科技园已经成为新加坡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在园区内陆续建立起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雷竞技电竞 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利用科学技术公园的研究成果,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1)发展无菌鸡蛋产业。计划在10年内使鸡蛋自给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80%,并提高该行业的科技含量。(2)发展水耕农业新技术。积极引进台湾的水耕法农业新技术。蔬菜水根栽培有两大好处:一是不用打农药,没有污染,可降低人患癌病的机率;二是经济效益高,每年可生产蔬菜10多季,每平方米畦板一年所生产的蔬莱可收75新元。(3)发展高科技水产场。目前新加坡使用浅水养殖法的樟宜鱼养殖研究处成立于1968年,每年生产鲜鱼3000吨。后耗资3000万新元在圣约翰岛的西南部新建一个水产养殖中心,内设有孵化室、室内养鱼池、营养与喂养料配制研究室、鱼儿健康研究室、海水环境测验室及一些辅助设施等。(4)细胞移植法培育花卉。新加坡将生物技术应用于花卉生产,如成怀宝花场将细胞移植法应用于胡姬花的生产,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剪枝胡姬出口国。(5)食用菌生产工厂化。如万年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采用空调调节温差,工厂化大批量生产香菇,常年供应市场。
由于新加坡基本没有农业,所以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既为城市提供了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取得了非常可观的观光收入。在新加坡兴建的6个农业科技园,我们不但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而且还可观赏到一些观赏鱼、珍稀动物、名优花卉和果树。所有这些,正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农业政策】
新加坡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新加坡农业科技园由农业与兽医管理局开发与管理。2014年,新加坡政府出资6300万美元成立农业生产力基金,其中5300万美元用于鼓励农场进行技术提升,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农场研究开发。
和以色列一样,新加坡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弥补了土地方面的不足。新加坡农业科技研究的主体包括科研院所、商业部门和各类区域组织,各方扮演着互补的角色。如肯特岗科技园内建立了食品技术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生物细胞雷竞技电竞 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商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在做好畜禽、鱼类、果树、蔬菜、兰花及其它观赏植物种养的同时, 还具有强大的农业旅游和农业科技教育功能, 每年到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参观的游客在6000万人次以上。近年来, 新加坡还在城市核心地段造了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体验、农业采摘、农产品销售、农业亲子活动为核心的农业体验综合体,并配备影院、餐饮、KTV等娱乐设施,增强对大众的吸引力。
新加坡的农业产业投资在全球声誉显著,除定位产业高端外,另外一个特色是战略性生产存储:利用自身在食品安全和农业技术优势在全球农业大国进行农业战略投资,并将相关农产品运输至国内,缓解农产品短缺压力。2012年,新加坡在中国吉林等地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中新食品区,重点引进欧美国家的知名企业投资,共同打造世界现代农业示范区。
据报道,新加坡政府将拨出新的农业用地,支持高生产力和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些土地的租用期限更长,达到20年,这有助于业者做长远规划,投资新的农业生产科技。此外,新加坡政府在为这些农业用地招标时,也会更强调业者素质,以及提呈的高效率生产方案。由于新加坡土地有限,无法生产新加坡所需的所有粮食,但新的农业科技将显著提升这个行业的生产水平。“这不仅让我们生产更多新加坡本地农产品,也帮助农场业者扩大业务。新加坡政府将进一步帮助业者采纳这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