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是东南亚主要产油国和世界主要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和出口总收入的96%。重油气下游产品开发和港口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文莱非油气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特别是建筑业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油气工业的重要产业。服装业亦有较大发展,已成为继油气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收入来源。2008年1月,文莱政府宣布启动“文莱2035宏愿”,计划拨出95亿文元,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争取使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世界前十名。2012年,文颁布第十个国家发展五年规划,制定了52亿美元发展预算,用于鼓励自主创新和本地人才培养,重点发展科技行业。2015年,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78亿文币(约合130亿美元)。
【工业】文莱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提炼为主。根据2015《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截至2014年底,文莱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1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0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总量的0.1%。文莱政府一方面积极勘探新油气区,另一方面对油气开采奉行节制政策。近年来,文莱石油日产量控制在20万桶以下,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天然气日产量在3500万立方米左右,为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建筑业是新兴的第二大产业,其他还有食品加工、家具制造、陶瓷、水泥、纺织等。
【农业】20世纪70年代,文莱随着油气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很多人弃农转业,传统农业受到冲击,现仅种植少量水稻、橡胶、胡椒和椰子、木瓜等热带水果,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仅占1%左右。2010年以来文莱大力扶持以养鸡业为主的家禽饲养业,鸡肉已能90%自给,鸡蛋实现完全自给。2016年,在苏丹的高度重视下,文政府提出了完成稻米产量自给并实现出口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国、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企业不同程度参与了文水稻种植项目试验。
【渔业】 渔业是文莱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文莱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莱于1966年成立渔业局,隶属于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MIPR)。渔业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渔业的发展,并协助企业扩大生产以满足本地与出口市场需求;策划和从事系列发展项目,以增加生产并利用各种利基市场;根据地区与国际海洋公约制定各种渔业法规等。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文莱希望成为地区海产品加工和进出口的中心。文莱政府制定了政策鼓励商业渔场开发,推动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包括建设鱼类储存及批发中心和地区海产品进出口中心的开发项目。
【畜牧业】 2000年本地产水牛肉193吨,菜牛肉产量约13吨,山羊肉2.15吨,合计208.15吨,只能满足国内4%的需求。96%依赖进口。为了满足国内需要,文莱政府在澳大利亚购置了一块比本土面积还大的牧场(5793平方公里),用于养牛、羊,供应文莱国内市场。该牧场1998年生产小牛犊6000头、1999年生产8000头、2000年生产9000头。现在该牧场已经成为供应文莱哈拉肉的主要渠道。2001年,文莱从该农场进口了10054头活畜(约2599吨),进口了125吨冻、冰鲜牛肉。为了进一步增加肉类供应品种,政府计划在文莱再建立一些养殖山羊和鹿的农场。
【林业】80年代,苏丹政府通过国家林业部,在原有森林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制订了全面的国家森林政策,规定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则,重视森林在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文限制森林砍伐和原木出口,实行“砍一树、种四树”和每年10万立方米限额伐木政策,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要。鼓励开展高附加值的木材加工与贸易。在国家工业和初级资源部的号召下,众多行政部门、自愿组织和私营企业共同参与了再植林开辟工程。
【旅游业】旅游业是文莱除油气业外大力发展的又一产业。文政府采取多项鼓励措施吸引海外游客赴文旅游,主要旅游景点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水村、王室陈列馆、赛福鼎清真寺、杰鲁东公园等。2015年文国际旅客约22万人次,马来西亚、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为文前五大游客来源国。其中,中国游客占总游客数量的16.9%,且在休闲度假类别中占36%,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