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概况
- 地理环境
- 自然条件
- 热作农业
- 生产成本
- 营商环境
国家概况
【英文全名】Republic of Indonesia
【中文全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中文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
【所属州】亚洲
【首都】雅加达(JAKARTA)
【主要城市】泗水、万隆、勿加泗等
【人口数量】2.611亿(2016年),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国土面积】1904569平方公里
【民族】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人口占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7.5%,马来族 7.5%,其他26%。
【语言】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
【宗教信仰】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国家元首】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总统,2014年10月就任,任期至2019年。
【华人族群】福建人、广东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南半球最大的国家(东帝汶也是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亚洲国家。
【国家区域】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地形状况】印尼岛屿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各岛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并有浅海和珊瑚环绕。
加里曼丹岛,山地从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广阔,南部多沼泽。
苏门答腊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山脉东北侧为丘陵和较宽的沿海冲积平原,平原东部多沼泽。
苏拉威西岛,大多为山地,仅沿海有狭窄平原。
爪哇岛,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的盆地。
伊里安岛,西部高山横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较宽广。
【水文状况】印尼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但都比较小。较大的河流有爪哇岛的梭罗河以及加里曼丹岛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马哈坎河,其中梭罗河全长560公里。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马宁焦湖、车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苏门答腊的多巴湖为印尼第一大湖
【气候条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7-9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12月、1月、2月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自然条件
印尼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素有“热带宝岛”之称。其中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印尼富含石油、天然气以及煤、锡、铝矾土、镍、铜、金、银等矿产资源。矿业在印尼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GDP的10%左右。印尼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印尼官方统计,印尼石油储量约97亿桶(13.1亿吨),天然气储量4.8万亿-5.1万亿立方米,煤炭已探明储量193亿吨,潜在储量可达900亿吨以上。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
【生物资源】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 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
【农业资源】印尼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盛产经济作物,如棕榈油、天然橡胶、咖啡、可可、椰子、香料等。粮食作物主要为稻米,其他的杂粮包括玉米、木薯、豆类等,其中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豆类生产国。印尼的胡椒、金鸡纳霜、木棉和藤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印尼是水果王国,盛产香蕉、芒果、菠萝、木瓜、榴莲、山竹等各种热带水果。
【渔业资源】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可捕捞的品种有金枪鱼、鲤鱼、鱿鱼、贝壳类和其他鱼类,以及虾、海藻等,政府估计潜在捕捞量超过800万吨/年。
【森林资源】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37亿公顷,其中永久林区1.12亿公顷,可转换林区8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7.8%。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为保护林业资源,印尼宣布自2002年起禁止出口原木。
【地热资源】印尼有120多座活火山,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尼地热资源丰富,但火山爆发也导致地震频繁。
热作农业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1950~1965年GDP年均增长仅2%。60年代后期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开始提速,1970~1996年间GDP年均增长6%,跻身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经济严重衰退,货币大幅贬值。1999年底开始缓慢复苏,GDP年均增长3%~4%。2003年底按计划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监管。苏希洛总统2004年执政后,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外资、 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整顿金融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5%以上。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印尼政府应对得当, 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等影响,印尼盾快速贬值。2016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12406万亿印尼盾,同比增长5.02%。贸易总额2535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全年通胀率3.02%。
【工业】印尼工业发展方向是加强外向型的制造业。主要部门有采矿、纺织、轻工等。锡、煤、镍、金、银等矿产产量居世界前列。2000年制造业增长逾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
【农业】印尼是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印尼气候湿润多雨,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主要经济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1996年农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5.2%,2000年提高到16.9%。2014年农业总产值为1157.3亿美元。
【畜牧业】印度尼西亚适宜放牧的面积广阔,但是畜牧业过去不甚发达。近年来,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减少进口,印度尼西亚大力发展畜禽业,强调集约化经营,发展大中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奶牛场。2014年畜牧业及其产品的产值达147.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67%。
【渔业】印度尼西亚水产资源潜力很大,该国管辖的海洋渔业水域达580万平方公里,过去不重视开发,近年来已加快发展。水产业以海洋渔业为主,捕捞量增加很快,如金枪鱼产量在世界居前列,在亚洲是第1位。内陆渔业逐步从捕捞转向养殖,其海水和淡水养鱼池以及稻田养鱼面积日益扩大,全国鱼产量从1989年的300万吨增至1994年的400万吨。印度尼西亚重视养渔场的建设以及发展海滩网箱养殖、对虾养殖等。捕虾业和养虾业同步发展,享有盛名,近年更大力引进外资,增加冷冻包装设备,大量出口,已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2014年,印尼渔业产值为272.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0亿美元。
【林业】全国有3000万人依靠林业维持生计;胶合板、纸桨、纸张出口在印尼的出口产品中占很大份额,其中藤条出口占世界80-90%的份额。为保护林业资源,印尼宣布自2002年起禁止出口原木。近年由于森林持续遭到破坏,印尼的林业增长速度十分缓慢。2013年增速为0.11%,2014年增速为0.19%。2014年林业总产值为48.6亿美元。而印尼林产品是仅次于石油天然气和纺织品的第三大出口产品,是印尼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印尼木材及木制品的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仅2014年上半年,印尼木材及木制品出口额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
【旅游业】重要创汇行业,政府高度重视,注意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手续。外国游客1997年达520万人次,后受金融危机、政局 动荡、恐怖爆炸、自然灾害、禽流感等不利影响,旅游业发展缓慢。2007年起增速加快,2016年外国赴印尼游客达1151.9万人次,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日本为印尼前五大游客来源地。 主要景点有巴厘岛、雅加达缩影公园、日惹婆罗浮屠佛塔、普兰班南神庙、苏丹王宫、北苏门答腊多巴湖等。
生产成本
【农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适于作物生长,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发展年均增长率在70年代达到4. 1%,80年代为3.7%左右,90年代前半期仍保持在3%以上。
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胶、以及木薯。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水稻生产国,2012年稻谷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36.6%,玉米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 58. 9%,木薯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 36. 1%。橡胶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橡胶生产在印尼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印尼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印尼农业部门最大的出口产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9.5%,对世界油籽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可豆产量居全球第三位,占全球产量的17%。主要蔬菜作物是辣椒、葱、马铃薯、甘蓝、大白菜、番茄等,产区集中在西爪哇省、东爪哇省和中爪哇省; 主要水果是杧果、榴莲、橙子、香蕉、木瓜和蛇皮果。印尼农业之所以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印尼国土面积辽阔,有190.4 万多平方公里,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农作物一般都是一年两熟,多的还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目前,印尼的农业生产水平还很落后,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不足,基本上处于简单耕作阶段;种植业田间管理不够,田间杂草丛生;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力水平低。印尼全国只有一个生产小型拖拉机的农机制造企业TEXMACO公司,只生产8.5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且售价很高;水稻生产的病虫害及鼠害严重,鼠害是印尼水稻生产中最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水稻田缺乏基本的排灌系统,农业生产基本是“望天收”;农用物资供应不足,农机、农药、农膜缺乏;农业机械品种型号杂乱,农机价格普遍高于我国。
【农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以及稳定国家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政府一直向农民提供多种农用物资(如:粮食作物种子和肥料)补贴、浇灌工程信贷等。政府还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 对包括大米在内的基本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国家粮食后勤局负责确定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进行干预性收购或销售, 并且负责大米的进出口、储备和供应。2003 年1 月, 国家粮食后勤局改名为“国家贸易公司”,接受财政部的监督,但基本职责不变。为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政府从1998年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进口小麦,从而解除了国家粮食后勤局对小麦进口的控制。目前,私营企业可以自主进口小麦、大豆、玉米和糖。
2007 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实施的投资法 ( 2007/25 号法) 替代了 1967 年的旧法,对一系列政策进行了改革以吸引外资。新投资法减少了投资限制,鼓励扩大就业、带动中小微型企业等外资合作,注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产业投资。除了延长商业种植用地使用期限最高至 85 年外,还允许外国投资者对主要粮食种植产业的个人公司拥有49% 的所有权,而先前法令是禁止国外投资者进入该领域的。印度尼西亚农业部发布 《2015-2019 年战略规划》,致力于实现大米自给自足,争取至 2019 年印度尼西亚宏观经济指标将实现显著改善,农业 GDP年增长3. 87%,其中粮食作物年增长3. 89%,园艺作物年增长 2. 73%,庄园作物年增长 5. 07%,计划至2019 年实现大米、玉米、大豆、蔗糖产量分别达到 8200 万、2 340 万、102 万和 340 万 t。
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稻米产量,其中包括兴建大规模的农田灌溉项目以扩大可耕地面积,选用新的高产品种、化肥及农药。印尼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振兴农业而制订和实施了以下政策措施:(1)开展“绿色革命”,推广高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化肥、农药、拖拉机、水泵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运用,对农民购买这类物资给予贷款、补贴等优惠,使农田集约化耕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就化肥的施用而言,印尼是东盟国家中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从化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来看,印尼也名列前茅。(2)政府向每户移民提供2-4公顷土地以及必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具、住宅、低息贷款。移民们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由于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灌溉设施较差、以及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大米生产增长速度较慢,长期以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阻碍大米生产的最大原因,是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人均不足0.5hm2)。为了鼓励大米生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提供特殊贷款,增加肥料和种子补贴,扩大种植面积等。
2013年,印尼国会通过了《农民保护与赋权法案》,土地分配和农业保险是新法案中两大重点,保证耕者有其田,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农业发展。法案中关于土地分配的规定是,自 2014 年起,每户失地农民将获得由政府分配的 2 公顷农业用地并在购买生产工具时享受补贴,土地不可更改功能及出租,法案还责成金融机构为农民贷款及融资提供优惠政策。上述条款不仅有利于保证农民有地可耕,不至于成为失业人员,也有利于大力发展农业,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为配合法案中关于农业保险的条款,印尼农业部宣布,将从 2014 年财政预算中调拨 3500 万美元用于支持一项农业保险项目。该保险项目的目标群体是拥有土地面积 2 公顷以下的农村家庭,实施后大约可覆盖全国五分之一稻田。该保险项目规定,每个种植期内,农民仅需支付 3.6 美元即可投保,当遭遇自然灾害、病虫害导致歉收时,他们可获得每公顷 600 美元的补偿。该项目一旦落实,将有效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极大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该法案也细化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其中包括进口农产品只能从政府指定的口岸入关,相关口岸必须装备检验检疫设施等。
营商环境
【农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适于作物生长,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发展年均增长率在70年代达到4. 1%,80年代为3.7%左右,90年代前半期仍保持在3%以上。
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干椰子肉、橡胶、以及木薯。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水稻生产国,2012年稻谷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36.6%,玉米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 58. 9%,木薯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 36. 1%。橡胶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橡胶生产在印尼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印尼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印尼农业部门最大的出口产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9.5%,对世界油籽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可豆产量居全球第三位,占全球产量的17%。主要蔬菜作物是辣椒、葱、马铃薯、甘蓝、大白菜、番茄等,产区集中在西爪哇省、东爪哇省和中爪哇省; 主要水果是杧果、榴莲、橙子、香蕉、木瓜和蛇皮果。印尼农业之所以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印尼国土面积辽阔,有190.4 万多平方公里,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农作物一般都是一年两熟,多的还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目前,印尼的农业生产水平还很落后,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不足,基本上处于简单耕作阶段;种植业田间管理不够,田间杂草丛生;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力水平低。印尼全国只有一个生产小型拖拉机的农机制造企业TEXMACO公司,只生产8.5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且售价很高;水稻生产的病虫害及鼠害严重,鼠害是印尼水稻生产中最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水稻田缺乏基本的排灌系统,农业生产基本是“望天收”;农用物资供应不足,农机、农药、农膜缺乏;农业机械品种型号杂乱,农机价格普遍高于我国。
【农业政策】
印度尼西亚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以及稳定国家经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政府一直向农民提供多种农用物资(如:粮食作物种子和肥料)补贴、浇灌工程信贷等。政府还通过国家粮食后勤局(BULOG), 对包括大米在内的基本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国家粮食后勤局负责确定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进行干预性收购或销售, 并且负责大米的进出口、储备和供应。2003 年1 月, 国家粮食后勤局改名为“国家贸易公司”,接受财政部的监督,但基本职责不变。为了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政府从1998年开始允许私营企业进口小麦,从而解除了国家粮食后勤局对小麦进口的控制。目前,私营企业可以自主进口小麦、大豆、玉米和糖。
2007 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实施的投资法 ( 2007/25 号法) 替代了 1967 年的旧法,对一系列政策进行了改革以吸引外资。新投资法减少了投资限制,鼓励扩大就业、带动中小微型企业等外资合作,注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产业投资。除了延长商业种植用地使用期限最高至 85 年外,还允许外国投资者对主要粮食种植产业的个人公司拥有49% 的所有权,而先前法令是禁止国外投资者进入该领域的。印度尼西亚农业部发布 《2015-2019 年战略规划》,致力于实现大米自给自足,争取至 2019 年印度尼西亚宏观经济指标将实现显著改善,农业 GDP年增长3. 87%,其中粮食作物年增长3. 89%,园艺作物年增长 2. 73%,庄园作物年增长 5. 07%,计划至2019 年实现大米、玉米、大豆、蔗糖产量分别达到 8200 万、2 340 万、102 万和 340 万 t。
印尼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稻米产量,其中包括兴建大规模的农田灌溉项目以扩大可耕地面积,选用新的高产品种、化肥及农药。印尼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振兴农业而制订和实施了以下政策措施:(1)开展“绿色革命”,推广高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化肥、农药、拖拉机、水泵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运用,对农民购买这类物资给予贷款、补贴等优惠,使农田集约化耕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就化肥的施用而言,印尼是东盟国家中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从化肥的单位面积投入量来看,印尼也名列前茅。(2)政府向每户移民提供2-4公顷土地以及必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农具、住宅、低息贷款。移民们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由于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灌溉设施较差、以及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大米生产增长速度较慢,长期以来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阻碍大米生产的最大原因,是农民拥有的土地面积非常小(人均不足0.5hm2)。为了鼓励大米生产,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提供特殊贷款,增加肥料和种子补贴,扩大种植面积等。
2013年,印尼国会通过了《农民保护与赋权法案》,土地分配和农业保险是新法案中两大重点,保证耕者有其田,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农业发展。法案中关于土地分配的规定是,自 2014 年起,每户失地农民将获得由政府分配的 2 公顷农业用地并在购买生产工具时享受补贴,土地不可更改功能及出租,法案还责成金融机构为农民贷款及融资提供优惠政策。上述条款不仅有利于保证农民有地可耕,不至于成为失业人员,也有利于大力发展农业,实现农产品自给自足。为配合法案中关于农业保险的条款,印尼农业部宣布,将从 2014 年财政预算中调拨 3500 万美元用于支持一项农业保险项目。该保险项目的目标群体是拥有土地面积 2 公顷以下的农村家庭,实施后大约可覆盖全国五分之一稻田。该保险项目规定,每个种植期内,农民仅需支付 3.6 美元即可投保,当遭遇自然灾害、病虫害导致歉收时,他们可获得每公顷 600 美元的补偿。该项目一旦落实,将有效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极大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该法案也细化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其中包括进口农产品只能从政府指定的口岸入关,相关口岸必须装备检验检疫设施等。